Search

我们马来西亚人常年如夏,换句话说,我们马来西亚人都只是一季人。
如果活在以前,在古时候(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们马来西亚人常年如夏,换句话说,我们马来西亚人都只是一季人。
如果活在以前,在古时候(假设命题),没有电脑等等,资讯没有流通,我们都只知道常年如夏罢了,万一碰到活在四季国度里面的人,跟他们讨论气候季节,我们肯定会跟四季人争辩得脸红耳赤。
最近网络有流传一则四节人与三季人争论的视频。
话说,孔夫子的学生在门外跟人争论天气季节有四季,门外的过客与孔子的学生吵得脸红耳赤,孔子出来之后,学生说:「老师,你来得正好,我想由你来评理做公证,这位门客,他不相信有四季,老师你就说个道理吧,要是谁输了,谁就该赔罪作揖。」
孔子说:「是门客对啊,你向这位客人赔罪作揖吧!」
这视频流通蛮广,因为在孔子的角度,四季人何必跟三季人有相同的见识呢?
所以,我们就会有这样的说法:用三季人的「少知」度看四季人的「多知」,三季人就是坐井观天。
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四季人又何必跟三季人一般的见识呢,因为你辩也辩不完,讲也讲不清的。
看到这个故事,可以暗喻内心潜伏争强好胜的话,固然会好辩好争。
所以日后当你看到三季人跟四季人争论的比喻,就知道是什么一回事了!
在这里我反而想说孔子另一个故事:在孔子周游列国时,他到了陈国,陈国的祭司与孔子见面,他设置了一个对话陷阱,想套一个圈套给孔子,这位祭司的话术前后包抄,要逼问孔子鲁昭公知不知礼,所以他问孔子,鲁昭公知礼吗?
孔子回答:知礼!
这位祭司就说孔子看礼看得不够透彻,所知有限云云。
此时此刻,孔子反而很坦然说:ck,我孔丘一生人都那么好运,在我出错的时候,总有人出来纠正我。
好了,在孔子弟子群众,看透了孔子这段对话,看到孔子的反应,都赞叹孔子对话的高明,孔子既没有落入对方的陷阱,同时又转了一个弯,在灰色地带承认了鲁昭公不知礼。
每次李子问我:爸爸你几时讲孔子的故事呢?
我知道怎样回应李子,因为我看了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,然后我觉得不容易把孔子的故事用深入显出讲出来。
不过,我却无缘无故,因为多读了孔子的故事,在看《论语》时,反而就有越深入的体会,同时越看到《论语》短短的语录,彰显了他的高明。
如果你告诉我,《论语》只是一部教你行善的书,呃,我不能说你错,但,我就陷入了四节人想跟三季人解释的困境。
同样的,如果你告诉我《中庸》就是不要极端,折中到刚刚好,或者你说,大学和中庸说的「诚」就是要你「诚实」……
就好像李敖解释元亨利贞,然后李敖又很高傲说,他讲得比南怀瑾老先生好,他将《周易》的「元亨利贞」讲成「四好」,好的开始,好的发展……
呃,我只能用四季人的心态对三季人说:是的,这是最基本最粗浅的解释!

(此文回应一学员问:怎么看李敖骂南怀瑾先生讲《周易》是骗子的提问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